对不起,爷爷传给你的古董,八成都是假的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
来源:凤凰WEEKLY(ID:phoenixweekly)
这辈子要实现财务自由,全靠爷爷留下的宝贝了……
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,我国人民最不缺的就是文物。
随着时代的进步,大家对古董文物的眼光,也逐渐不再局限在中华文化内。
前段时间,有一个大爷手持蒙娜丽莎画像,到成都武侯祠大庙会鉴宝活动上求鉴定,震撼了网友:
虽然多年以来,经过各种天雷滚滚的假货轰炸,人民群众对一些假得太离谱的赝品已经有所免疫。
但是直接拿个蒙娜丽莎求鉴定,还是非常有画面感和冲击力的。直接“哈哈哈”已经无法表达内心的震撼,大家纷纷开启嘲讽模式:
民间鉴宝是意外高发区
文化常识?不存在的
当然,“大爷手持蒙娜丽莎求鉴定”这种事件能够发生,不是什么意外。民间鉴宝和民间科学一样,向来是意外高发区。
甚至在电视节目里,也偶尔会出现一些看起来就很假的所谓文物:
在这些造假者眼中,基本的文化常识是不存在的,造假要追求就是吉利!喜庆!权威!
下沉到基层群众中去!满足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需求!
这一点倒是和如今的互联网思维如出一辙,可以说是很领先的的产品思维了。
所以,造假是没有底线的。只要看起来不错的元素,都可以凑到一起,比如说像这样,用玉石(真假难辨)做一个警徽:
当然这种混搭风有的时候肆意发展,会不小心出现一些翻车现场,比如手持下面这位神器的大哥,如果不是生长在新时代,恐怕早就凉了:
明朝永乐年间的热水瓶
怎么着得值个100万吧
在文化上能敢于混搭的民间人士,一般都十分自信。每一个敢于鉴宝的人都相信自己手握传世之宝,发财就在今天,比微商还快!
大型鉴宝节目《寻宝》就吸引了大量手持各种宝物的民间人士。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来自明代的热水瓶。
来自明代的,永乐年间的,热水瓶,只是里面没有胆。
这个热水瓶最早出现在公众视野里,是在央视的《寻宝》节目上。
在一期叫“寻宝走进晋江”(为什么要走进晋江?是觉得晋江造假的历史悠久吗?)的专题里,一位男士带上来这么一个大宝贝,求专家鉴定:
专家们一看这玩意儿就懵了,这不就是个热水瓶吗?就算陶瓷的也不能说它是文物啊。见过假的,没见过这么假的。
对于种种质疑,青花瓷热水瓶的主人淡定表示,这个热水瓶只是看起来像热水瓶,它没有胆,所以它只是一个单纯的瓷器:
热水瓶主人还说,这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用的热水瓶,它是用来装开水的:
听到这么...厉害的解释,主持人当场捂住了脸:
对于这个热水瓶的价值,热水瓶的主人认为:
更好玩的是,一些明显的假货特征,反而被这位大哥当成了能增加可信度的证据,胸有成竹地展示出来,比如这个瓶底:
底款上赫然印着:
内
阁 明
司 成
礼 祖
太
监
这个就太假了。首先,正常的底款是不会出现“明成祖”这种东西的。X宗、X祖这些称呼,是皇帝死后才能定下来的庙号。
真正生活在明成祖年间的人,只知道“永乐”,不知道成祖,更不可能往底款上刻“明成祖”。
而且郑和虽然是太监,但是并不是什么司礼太监,而是内官监太监。
面对种种质疑,青花瓷热水瓶的主人的笑容逐渐凝固:
他没有当场反驳,拿着陶瓷热水瓶悻悻离开了。
然而,热水瓶的爱好者们,永不服输。
于是出现了这么一个节目,为明代的热水瓶正名:
流量多的朋友可以亲手戳视频,绝对不会让你失望: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i0141gs6bn3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节目中,主持人先是说,“那些质疑都是真的吗?”,并展示出一大堆古风热水瓶,“只用了两个多月就收了七十一个”。
然后搞来了一个大爷专家,后面还有两个专家,这位大爷专家对青花瓷热水瓶这么诡异的东西给出的解释是:
这个形状,在古代被称之为桶,一统天下的tǒng,这个柄呢(热水瓶的手柄),在古代被称为提携,是一个龙柄,一起组成了这个形状。
然后专家大爷开启了漫天扯模式,从西周到萨满教,从商朝瓷器到三彩五彩,从光合作用到碳元素衰减:
这位专家大爷讲完之后,又上来另一个专家大哥,继续为暖水瓶正名,提出了一个新理论,这个热水瓶是个梅瓶:
然而梅瓶长这样:
那这些热水瓶作为梅瓶是不是长得太耿直了:
然而,对这一点,大哥也有着非常令人信服的解释:
梅瓶:你说啥?你再说一遍?
玉石市场:假货重灾区
鉴定师被逼成了段子手
虽然专业的鉴定师可以毫不留情地戳穿假货的面孔。但是身怀“宝贝”的求鉴定者们,随时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。
鉴定师也很不容易啊,每天都要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假货和次品,耐着性子鉴定,都快被逼疯了。
某著名和田玉鉴定网站上,就有许多手持“宝玉”的人孜孜不倦地求鉴定,鉴定师说话则一点也不婉转,直接给予毁灭性打击。
但造假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,在阅宝无数的鉴定师面前,他们也得与时俱进。比如下面这件“宝贝”,就是染色技术的新突破。
光有技术还不行,制假者还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比如下面这个自称是红山文化(距今约5~6千年)的水晶小人。
这个下半身像个蚕蛹一样的小人,好像很不高兴呢。
所以,想象力这种东西,有一点就好,别太走极端,过犹不及,比如下面这一件“宝贝”就假得违反自然规律了。
许多爱好者不惜血本,比如下面这个第一次买玉的朋友,出手阔绰,等着手中宝贝升值。
不料,他的收藏之路才刚刚开始,就被鉴定师扼杀在了摇篮中……
但这些“宝贝”的真实价值往往低得难以置信,对于这类收藏爱好者,鉴定师另辟蹊径,提出了另一种让“宝贝”升值的可能:
有些收藏者因为买到了次品,不仅损失了钱财,品位也遭受了重创,美滋滋地戴着走在大街上,成了会移动的笑话。
还有许多收藏爱好者,喜欢从一些来路不明、看似淳朴的当地人手中购买假货,被鉴定师岳工调侃为“变相扶贫”。
在玉石文玩等收藏领域,不单陌生人会骗你,熟人也会骗你,更凄惨的是,亲人送你的东西也未必是真的。
比如下面这位朋友,把结婚时爷爷送的“宝贝”拿来鉴定了,结果十分悲惨,爷孙之间的感情经受到了巨大考验。
最让鉴定师崩溃的大概还不是造假,而是拿一些根本不相干的东西来鉴定。
比如下面这个玻璃蛋:
翡翠看起来晶莹剔透,很像玻璃,不幸的是,有的时候,它真的就是玻璃。
还是玻璃,超大的玻璃,几十斤呢,说不定里面裹着价值连城的宝贝呢:
有些人寻宝故事看多了,总幻想自己有天能捡到宝贝,价值连城的那种。
所以,在路边捡到的石头,千万别随便丢了,必须拿去鉴定一下,万一发财了呢?
有些石头吧,虽然单体不太值钱,但只要你捡得足够多,还是可以给家里盖个二层楼的:
一些民间爱好者非常实在,捡小的眼力不行,那就大力出奇迹,比如这位“玉友”整了一块150公斤的石头,看上去“玲珑剔透”,必须鉴定了:
什么?150公斤的石头里没有宝贝?那250公斤的呢?
什么?250公斤的石头也不值钱?我这还有29吨的,麻烦大师给看一眼。
也有人虽然不懂,但坚信“礼轻情意重”,爷爷这种实在亲戚,留给我的应该不让人失望吧?
朋友,都是重感情的人,别太在乎钱。
最后,给大家一个福利。
转发这个下面这个大明成化年青花官窑瓷器,
明天出门就会捡到钱:
- END -
延伸阅读
犯罪心理学教授的育儿经刷屏了!@所有家长监制:易艳刚 | 责编:刘晶瑶 实习生李蔚瑄 | 校对:赵岑
学习历史限制了我的想象